即便是,以如此手段谋得天下的舜帝,也不是儒家所说的圣王吧!”
“《竹书纪年》乃魏国所记载的史书,《周史》是周王朝所记载的史书。魏国不过是周王朝的一个封国而已,《竹书纪年》的真实性,不能与《周史》相比。父皇之所以相信《竹书纪年》记载,是因为父皇的天下是通过战争厮杀得来的,得之不正。若是周王室因为父皇的德行自愿禅让给父皇,天下诸侯因为父皇的德行自愿奉父皇为王,想必父皇就会承认禅让制是存在的了。”
嬴扶苏和嬴政争论的重点,其实不是禅让制是否真的存在过。
而是儒家的仁治是否可以治理一个国,是否可以治好一个国。
嬴扶苏想要证明禅让制是存在的,上古盛世是儒家仁治的最好例证。儒家思想不是一纸空谈,是有根据的,他想借此来说服始皇帝以仁治代替法治。
始皇帝的想法与嬴扶苏截然相反,他想要他的长子放弃儒家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禅让制不存在,那么就算真有所谓的上古盛世,也与儒家奉行的那套理论无关。
所谓的仁治,自然便成为了无根之水。
盖聂站在殿门口,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
身后这场始皇帝与长公子的辩论,他是唯一的一个听众。
这是始皇帝对他莫大的信任。
盖聂知道,这份信任是来自他之前的主君——嬴成蟜。
直到此时,盖聂才知道原来嬴成蟜与嬴政之间的感情如此之深。
深到哪怕嬴政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他,就因为是嬴成蟜推荐了他,嬴政就敢把负责暗中保护的暗卫交到他的手中。
深到这场除了始皇帝嬴政,和很可能成为秦二世的嬴扶苏之外,不该有第三人在场的辩论,盖聂也能留在此地。
“《竹书纪年》乃魏国史官所记,写下《法经》的李悝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