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皇帝的意见和态度,就由内阁的那些专职写手草拟谕旨,被皇帝首肯后,再下发下去,在这样的政务处理流程中,重要事务的处理皇帝的想法几乎不受任何的制约,也不会受到任何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从而将决策权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朱棣闻言一怔,随即点了点头。
朱高煦提出的这个办法,确实是将内阁攫取决策权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毕竟皇帝率先一步看到了那些军国大事的奏章,自己心中也多少会有相应的处理意见,再与内阁众人商议一番后,取长补短之下就可以行成最终的解决方案,从而推行下去!
“其二,内阁的人员编织,其实没有固定的必要!”
朱高煦淡淡地开口,“毕竟只是一个辅佐机构和顾问机构,为什么非要规定其编制和人员呢?”
“他们可以是朝堂公卿,也可以是翰林学士,只为服务于皇帝处理政务而存在,只依赖于皇帝的信任进入内阁,所以他们应该只存在一个值房,在皇帝的认可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内阁,也随时可能因为特殊任务而离开内阁。”
“如此一来,即使是首席内阁大学士,对其他内阁众人也没有明显的统辖权和约束力,所以内阁众人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团结的群体,凝聚出相权,从而来挑战皇权。”
朱棣猛地一拍案桌,颇为欣喜地起身。
“老二你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这样一来,不但大大提高了内阁的行政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内阁攫取权柄的可能!”
没有固定编制人员,也就意味着内阁没有攫取权力的根基,他们也永远不可能凌驾于六部之上,从而凝聚出相权!
毕竟经过改制后的内阁,就恢复了其本质,只是一个皇帝的辅佐机构和顾问机构!
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进入内阁,又什么时候离开内阁,自然不会再花心思在内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