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予无田的百姓才是更好。”
李东阳这样讲,
谢迁也只得跟上。
不过朱厚照不让他们说了,“两位阁老,你们不要推辞。这银子,你们不收,其他人如何敢收?再有,收了朕特别俸禄的人一旦叫朕查出仍然受贿,那要罪加一等,你们要朕使这激将法?”
这话说的,仿佛阁老心虚,不敢接这一招似的。
所以也就没再继续推辞。
不过尽管是阁老,皇帝宣布的特别俸禄等级,也仅是第二等,也就是每年一万两。
这就让六部尚书个个好奇了,
就连李、谢二人都仅是第二等,那么第一等还有人吗?
确实,那三万两的第一等,是朱厚照放在那里给人看的。
就像大明朝的一品官,对于不姓朱的人来说想要当上极为不易。
在朱厚照的心里,这个层次是给那种从龙救驾、开疆拓土之类的立功者留着的。除此之外,他还在等待书院里会不会有人搞出什么科技突破,那样他也可以赏赐。
花一点银子起到示范作用,很赚。
至于平常人做的平常事,一万两就是顶天了。
皇帝是政治手段很成熟的人,不可能平白无故立一个高于内阁的人,所以既然阁老是第二等,剩余的人也无作他想。
接下来顾佐是第二等,因为他掌管少府做了太多的事。
正常起来的话,韩文、闵珪都只是第四等。
随后吏部尚书梁储、兵部尚书王炳、再加工部、礼部两位尚书都没有获得特别俸禄。这是朱厚照琢磨了很久决定的。
首先不能只留哪一个,这是侮辱人,要留就多留些,四人相互‘报团取暖’才易于接受。
因为特别俸禄就是以功劳来论,不在于关于亲疏,想要拿到还是不容易的,这和官位大小没关系,如果当得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