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
这样,盐法败坏陡然加速,再演化下去,普通而没有背景的盐商,基本上已经不能够从这里获得利益。
第三个改变也是无奈之下,但危害不小的改变。
便是朝廷允许盐商以余盐补买正课的形式,向灶户直接购买余盐。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现实:
成化以后,私盐已经相当泛滥,因为灶户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这些人只得去偷偷去将余盐卖掉。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盐商却因为盐场食盐产量不够而无法支盐。
所以朝廷才干脆承认并允许,盐商可以直接向灶户购买余盐,这样来缓解守支问题。
同时也是把一部分利益收回朝廷的手里。
但是允许盐商直接向灶户购买食盐,基本上为私盐大行其道大开了方便之门。
到如今朱厚照所面对的情形,
一个权贵可以通过向皇帝奏讨、请家中亲戚或是下人报中、通过自身的身份越次支盐以及直接贩卖私盐等一系列的办法获得不当收益。
局势基本已经到了私盐无法去除、越剿就会越多的程度。
杨廷和是从实际考虑,他进言道:“陛下,大明疆域万里,所属盐场不下两百之数,且分属各省,灶户生活困顿,有余盐则卖余盐,甚至有儿有女的便卖儿卖女,朝廷一味阻止私盐流出,难度极高。再有,盐场分布各地,朝廷只得派遣数量众多的官员监管,可若是官员监守自盗,朝廷又如何得知?所谓查办私盐,非得釜底抽薪不可!”
朱厚照问:“如何釜底抽薪?”
“便是要给灶户一条活路!”
“余盐不再流入,同时朝廷严厉打击私贩,如此双管齐下,局势或可稍作缓和。”
“他想的不错。双管齐下。”
杨廷和的双管齐下之法并没有拒绝他要严查走私之人的意思,甚至还是一个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