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必要的话,再开扩大会议讨论也是可以的。眼下的要紧之事,就是那么多的弊政当中,对大明朝来说最为紧要的是什么,讨论好之后朝廷先出一个三年计划,说好三年后要达成什么目标,当然,弘治十八年的目标也要有。」
朱厚照这番话,算是把事情都讲清楚了。但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接着他又开始点名,「这件事要做成,本身就不容易,非朝廷重臣不能为之。朕的意思,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此事,具体事务由组员办理,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主官都列为组员,不得推辞。」
这个步骤必须要有,否则皇帝一大段话说下来,具体的事情也不知该谁去弄,现在人名字落下,到了那一天,皇帝问起来没有什么结果,那么问责也就有了理由。
这一众官员以往都没遇到过这样的模式,但皇帝这样说了,那可就是圣旨。
刘健老成持重,他发言道:「臣以为陛下所虑得当,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事是要提前想好。不过,陛下刚刚提及朝廷所存在的弊政也该分个轻重缓急,具体哪些是轻、哪些是重,臣以为这倒是紧要的。」
「嗯,不错。轻重放错了,咱们这些人的力气也就是使错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朱厚照又转向他们问:「有没有哪位有不同意见的?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小组就此成立,到时候会有任务分下去,一年之后,朕可要照章查人了。」
众人心头一凛,如果是以往弘治皇帝讲这个话,其实也还好。但现在换成了这位陛下,他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陛下!」
礼部尚书林瀚出列,「张总宪和大司空都因公离京了。都察院和工部的那些事,是否也要等他们二位回京才能了解的清楚?」
这时候韩文说话,「内阁递个东西告知他们一声吧,政务需要…朝廷总是有几个主官不在京的,自古也没有陛下等臣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