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薛长庆更为熟悉官军的斥候习惯,而这一点,方氏父子虽然也知道在夜袭之前需要清理外围,但他们手下的几乎都是江湖草莽出身,论身手没得说,个顶个都是好手。
但说道如何做斥候,以及如何发现敌军斥候的踪迹和藏身之处,比起有过官军经历的薛家人以及吴王叛军的旧部来说,就远远不如。
红莲军虽然没有达成,但官军也因此不敢掉以轻心。
经此一事,对于节帅武安侯爷的更是敬畏有加。
“节帅真是料事如神啊。”
一大早,杨行方见到陈轼的第一句话。
陈轼也很认同的点了点头,心中没有半点觉得对方是在拍马屁。
料敌于先,这可是史书名将的风采。
但其实作为老军伍的陈轼也明白,这并不是说武安侯真的能洞悉敌人的一举一动,更非是士卒中流传的“侯爷傅大帅得了上京城道君皇帝指点,能掐会算。”这种奇诡说法。
而是把一个将帅该做的都做了,该想了都想了而已。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简单。
但统率数万大军,每天需要处理的事物极其繁重,哪怕有幕僚和各级将领辅弼,但想要把自己的每一道军令都贯穿下去,并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将帅必须有足够的威望,让各级将领不敢懈怠,更不敢阳奉阴违。
其次还须有足够的经验和决断力。
只有这些都具备了,才能上下一体,让一支军队在主将的指挥下如臂使指。
发挥出应该有的战力。
遍观史书,能做到这些的,无一不是名将。
而在宣嘉朝,前有冯神绩,李世忠,于罗睺,贺拔光嗣这些老一辈的名将。
而往后,陈轼觉得将中魁首非武安侯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