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诸多诡异的特性,再加上体积过于微小的缘故,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任何程度上的测量,连之前用于测量原子的引力形变放大法都失效了。
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关于量子的形状、质量、运行轨迹等数据完全是一片空白。
比如在双缝实验中,他们不知道下一发电子可能出现在哪里,甚至不清楚它会不会落在荧光屏上。
这也是目前研究微观粒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关于它的一切特性仿佛都是混沌的,找不到任何头绪。
“要说预测,那自然可以。”林恩笑了起来,随后又出言解释道。“只是这并不是你们认为的那种精确预测,应该叫它概率云分布图!”
想要对于某个量子某个时刻的存在位置进行精准的单次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联邦已经用无数次实验证明,这玩意是真随机而不是按照某种规律循环的伪随机。
但要是进行十万次以上的电子发射,那这个概率云分布模型的精确性就能达到九成九以上!
就像抛动手中的硬币,只要次数够多,它落地呈现出正反面的次数总会趋近于百分之五十!
“所以每一个微观粒子都在一刻不停的丢着骰子,决定自己下一刻在被观测的时候究竟会出现在哪里?”杰弗里实在无法理解。“这难道不需要消耗能源吗?”
“为什么不是反过来呢?说不定概率坍塌的时候才需要消耗能源。”林恩耸了耸肩。
这个奇怪而又合理的说法让杰弗里哑口无言。
阿拉德等人则是在思考林恩提出的波长公式和概率云模型。
后者他们还未用实验确认真伪,暂时无法评价,前者倒是完美的符合林恩刚才所说,越是宏观物体表现出来的波动性就越是微弱的结果。
毕竟作为除数的p动量越大,最后得到波长的值就越小,相较于其本身的质量与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