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是一个盛世梦境。”
“臣,万死莫辞!”
邹学玉掷地有声。
朱元璋依旧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稍晚,任亨泰和解缙他们,会找你谈话。直隶总督衙门接下来该如何做事,朕可以不知道,朕只要看到结果就好。但内阁需要知道你要怎么做,这是内阁的权力,你应当明晓。”
内阁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愈发的多了,所能做出的决断等级也越来越高。
一开始,朱元璋身为皇帝,天然的对内阁有着一份戒备。
他不希望自己亲手总结了中原传承了千年的宰相制度,又在自己的手上复苏。
不过眼下却是乐观的。
内阁确实有利于朝廷更高效的办事。
而且。
老爷子实在不敢将希望寄托在所有的后世子孙身上。
只要保持内阁的限制和均衡,便是后世子孙稍微守成一些,也是无妨的。
皇嗣的培养是个大问题。
刚刚才亲手建立起了大明朝政治体系里一个全新政治单元的朱元璋,很快就将思维扩散到了另一桩事情上去。
邹学玉同样开始了新的思考。
应天府的模式,在这施行的一年里,效果是明显且斐然的。
那么,能否将应天府的现行模式,扩散到即将建立起来的直隶道呢。
中都留守司似乎没有太多能够改变的地方。
倒是淮安的煤矿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以供应整个直隶的生产,以及各处旧工坊和即将新建的工坊使用。
淮扬一带的盐场,需要加强监管,洗盐的工艺上不知道还能否改进,这件事情需要和工部的人商量商量,除此之外还能于民间发布奖赏求才。
江南一带的府县,现如今虽说粮食产出不少,但更明显的是这些府县越发重视手工业工坊和行商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