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见不得百姓受苦,更愿意看到百姓一个个的都能过上好日子。
让百姓的儿子也能入朝为官,为自己、为朱家、为天下人做事。
这是朱元璋乐意看到的。
凭什么只有那些世代读书的人家,才能入仕为官。
凭什么种田的儿子,就不能当官了?
其实,正是有着这种‘反骨’。
才是真正早就了如张二工那样匠籍出身的匠人,能成为大明朝身着红袍,官至正二品工部尚书的原因所在。
皇帝就是想要让天下的读书人和那些所谓的千年、百年世家好生的看一看。
他提拔的一个匠人,也能当官,且还能做的比他们更好!
改一改大明现行的户籍制度?
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开始思考着,要是更改的话,该如何有序稳定的,在保证天下平稳的情况下,改变现在的户籍制度。
“少师如何看这小子说的?”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津津有味的询问起了袁素泰的意见。
袁素泰想了想,没有急于开口。
而是对皇帝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引着皇帝继续压着脚下的田埂往前走。
朱元璋也不急切。
他和袁素泰算得上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都是经过里前元末年那好似永无尽头的灾难。
两人走在最前面,身边就是那些还尚未收割的稻谷。
地里头忙碌着的百姓对皇帝并不陌生。
见着皇帝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没有想要上前攀谈的打算,只是远远的看几眼,便继续手头上的活。
要尽快将庄稼收回家,然后交给官府,让官府送给皇帝陛下。
袁素泰向前走了一阵子。
随后才缓缓开口道:“陛下觉得如今的我大明的稻谷产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