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给出他的公式,就彷佛是神在梦中告诉他的一样。
叶铭的新材料当然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没有人会反对叶铭的发现能够获得最高的科学荣誉,但如果叶铭真的是撞大运撞出来的,那么显然没有必要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
这也成了“挑剔”的理论界对叶铭逐渐冷澹的原因。
在座的人,起码有一半都知道,叶铭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公式和理论的完善。
这其中,埃齐奥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半年中,他一直在于叶铭交流,可以说,获得了极大的帮助也毫不为过——他的论文,第一感谢的便会是叶铭。
“是这样,当我们把视线从分子层面继续缩小,微观化到原子和电子层面后,我认为,场波的作用依旧是生效的。”
叶铭说着便直接打开笔记本,想了想后又觉得麻烦,转而走向会议室角落的白板。
所有人都转身望向他。
他拿起水笔,刷刷地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分子模型。
“这是gtrgd材料的分子模型,它虽然是高分子结构,但如果把它继续细分的话,将会出现一个符合电极空间布局的结构布局出来。”
所有人都静静听着,埃齐奥教授眼中不断有光芒闪过。
“因为只有空间与空间互相吻合,才能不断地把波不断传递下去,这是我的猜想之一之一。”说着叶铭顿了顿,他笑着望向埃齐奥教授:“埃齐奥教授的新材料,其分子的主体结构设计也是如此。”
埃齐奥教授闻言点头,沉声道:“没错!”
“主体结构不变,变的只是‘附着’分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如果说催动分子结构成型的是基于空间的波,那么催动整个高分子材料结构生长的就应该是频率,这是我的猜想之二。”
“不同分子的结构态,解决了它的性质,对于g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