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弹劾。
林如海的临终奏疏,给了人们底气和信心。
“东王在东藩违逆了十大罪状。”“擅自改动新学。”
“违诏扩充亲军。”
“大肆提拔亲信。”
“兴屠戮,背仁德。”
“私下联络朝鲜藩国,有逆反之心。”
“偷募国内船匠在东藩兴建船厂,违反了朝廷对藩国的船业禁令。”
“排挤大将军彭大海,夺取军权,图谋不轨。”
“在国内派密探,其心可诛。”
“派使者暗连西王,勾连藩王。”
“阻扰科举,私设学堂。”
……
随着十大罪状,还有其余的事物弹劾。
例如船厂。
朝廷对藩国的规定,是藩国不允许建立船厂,需要从国内获得船只,以保证国内对藩国的优势。
总之。
东王做的越多,可以提供的把柄也越多。
特别是东王多离经叛道的行为,随手一抓都是大事。
……
东王的车队,进入了京城。
悄无声息。
没有引起大动静,非常的低调。
既然做了选择,唐晏乾就没有后悔。
弹劾他的人,他知道来自何处,虽然恨他们,不过又能如何呢。
“等会见到你的皇爷爷,要记得主动叫人。”唐晏乾平静的面孔下,眼睛里藏着忧虑,忍不住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
大顺永宪七年六月十二日。
帝在皇极门,初见皇长孙大喜,留东王一家暂住皇城。
……
这段时间关于皇帝和东王之间的史料,明确记载的只有大顺太祖皇帝和长孙的一些蛛丝马迹。
从来不在乎史官的太祖皇帝,唯一一次不允许史官出现,所以后世的史学家各种分体和推论。
但是在这段时间,就藩两年的西王唐晏桕,也就是东王的亲弟弟,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