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到了天津赴任。
龙山大营、来山大营、天津大营,各地卫所兵堡。
周出元,左立先,吴兆元,赵洪范,王亢大小将领数十名,早已到天津总督衙门迎候。
整个院落挤满了人,不光有将领,还有总督衙门的官员,图门也在其中。
忠顺王穿着王袍,缓缓的从屋中踱出。
“参见王爷。”
众人跪了一地。
“本王,奉旨督办三大营,查办天津,山东军务之事。”
忠顺王气场十足,人们只闻其声,其心恍忽,升起压力,无人敢出言。
有今日之威望,不只是因为忠顺王是皇帝的叔叔。
一步一个脚印,做事细无巨细,才有今日之功,万人敬佩,而其身份,更是锦上添花。
忠顺王抵达三大营,代表着朝廷的重心,也转移到了三大营。
“三大营军务一日未清,本王一日不离三大营,誓与军务相始终,短无终止之理。”
….治政先治人,治人先治风。
军中积弊诸繁琐事务,于忠顺王内心了如指掌,经验深厚手到擒拿。
风气如此,人人都不愿主动让出自己到手的利益。
大家都这么做,凭什么自己不拿。
自己不拿,大家都拿,不但让人笑话,独自吃亏,还得罪上官和同僚,举步艰难。
这就是恶风之弊。
不除恶弊,人心难正,人心不正则万事皆空。
院中乌压压一群穿着官服的人们大气不敢出。
谁都有把柄,有了把柄心中则底气不足,面对一身正气且权势熏天的忠顺王,犹如老鼠见了猫,天然的矮了一截。
既如此,就会心生畏惧,有了畏惧,就不敢抗拒,唯唯诺诺毫无胆气接话。
老迈又精神气十足的忠顺王,坚定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