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随他便吧!
反正杨丰也不在乎。
实际上这也不是坏事,让以后的皇帝,头上始终悬着把刀,说到底杨丰也不可能一直活着,未来这个国家终究还是要自己发展下去的。虽然他可以通过改革,逐步让这个国家过渡到最低也得君主立宪时代,但未来终究还是会出现各种可能。
但如果外面始终存在压力,那统治者终究要有所收敛。
同样也不会因为没有外患,导致整个国家迅速弱化……
这是极有可能的。
目前的大明已经是放眼四顾,唯我独尊了,根本没有值得当做对手的敌人,蒙古臣服,女真臣服,倭国臣服,安南臣服,就连原本历史上唯一能对大明有点威胁的帖木儿,在经历上次西征后,也已经不再构成威胁。
等朱棣过去后,该寝食难安的是帖木儿。
这种情况下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北方军户不想留在北方,他们就是认为敌人已经解决,不应该再让他们在那些苦寒之地戍守下去。而以后这种思想会越来越普遍,这也是杨丰接下来选择以商业开拓为主的原因,只能以利益来保证这个国家的尚武精神。
但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也需要外部对等的敌人啊!
打治安战就废了。
让朱棣的后代充当这个假想敌也不错。
“签字!”
杨丰一推这份卷轴。
小公主代替监国皇后第一个签字,她这个就是象征性,反正还得盖上玉玺,然后燕王作为诸王的老大,兼宗室的宗正签字盖章,他也有自己的藩王印,剩下诸王们一一签字盖章。最后是杨丰,以大夏国驻大明使节身份作为公证人签名盖章,至于章当然是自己刻的。
至此这份盟约完成。
以后这个要供奉在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