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推选的,那当然是都头了,一个都推选一个,而一个县肯定都不只一个都,十个左右是中等的,超过二十个的也不能说很稀罕。这个东西其实就相当于乡镇,都的源头是北宋都保制,十户一保,五十户一大保,十大保一都保,这就是都,然后经历了朝代更替,虽然各种基层管理制度不断改变,但这个却顽固的存在于民间并成为地域划分。甚至一直延续到清末最终在清末的乡镇自治运动中,变成了划分乡镇的依据,五万人以上的都算镇,以下算乡。
至于目前……
很混乱。
因为朱元章的基层就是里甲,其他都是地方自己的划分。
目前大致上就是以县统乡,以乡统都,以都统图,图就是里。
但是,这是人口稠密的地方。
人烟稀少的地方,很多干脆就把里称为都,毕竟一个县千把户的地方也有,不过到后来人口繁衍下去,这个都就大起来了。
虽然这次汇聚太原城下的青壮主要来自太原和平阳两府,但这两个府加起来,基本上就是山西一多半的人口了,这时候太原府下属六州二十二县,平阳府六州二十八个县,再加上部分辽州,沁州这些最近的直隶州所属,真的都快上千了。
而这些都头都是各地有些威望能被青壮们信服的。
用宋黑子的话说是条好汉。
所以对于议事会的那些耆老粮长们来说,这种人明显都是自己地盘上的不安定因素。
属于刺头。
鼓动青壮把他们推选出来,如果他们选明也就罢了,如果他们选宋的话那这就都是逆民,等朝廷秋后算账时候正好推出来当牺牲品。
而且他们选明的话,那以后民间对朝廷有不满,就可以把责任全都推到他们的身上了。
是他们选的啊!
都是他们害得咱们在大明受苦的。
要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