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当时才高一。
而随着学习的进度延伸,有的人高二的知识理解不到了,有的人发现题型多到爆炸,想要靠刷题掌握所有知识实在是有些过分,有的人脑子没有理解知识,只是一味的记忆,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甚至记混知识点,到了最后开始做诊断性考试的时候,知识跨度一下大了起来,一锅放在面前,成绩便稳不住了,崩了,开始怀疑人生。
而他则是一直稳着,一点一点地构建知识体系,不吃透一个定理,绝对不会冒进,虽然前面的很长一段时间成绩没有办法提高到前列去,但能熬啊……熬着熬着,很多排名靠前的学生,稳不住了,就掉到他的后面去了。
上次月考成绩,已经来到了前十五。
易阳也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
站在国家的高度,高考的本质是国家筛选人才的机制,高校,尤其是名校,培养本科生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国家高精尖学科的研究能力,进而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比如有一款游戏叫《帝国》,里面的“大学”单位,就是为己方单位提供科技增强的,所以,高考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把那些智商高的,适合搞研究的人给筛选出来,让他们去搞科研。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思考,易阳现在也能想通前一世国家为什么大张旗鼓地搞“减负”,并不仅仅是帮孩子减轻负担,而是因为各种培训机构通过填鸭式、耍赖的方式让国家这种筛选高智商人才的机制失灵了,把原本不适合搞研究的人也筛选进了科研队伍,久而久之必然会拖累国家。
易阳想到这里,突然回过神来,有些好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便养成了这种习惯,遇到一种现象,便想要思索它的底层逻辑,如果想明白了,会很有成就感,但是这些观点和想法他很少与人分享,除非是与自己的见识差不多的人。
低头看了一眼正在做题的王桑柠。
王桑柠现在越来越沉默了,她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