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不指望这个赚钱,就当半做慈善式开工厂,她是把原本归属于大老板95%以上的利润,财富,拿出去45%+送给管理层和职工。
她有钱任性,只要50%,周闰发和她同一个祖籍地,也算被架到这一步了,雨伞厂工资可以对标,休假真不敢抄。
他算是把一个企业集团原属于大老板95%+的利润,拿出来20%多送给管理层和职工。
有些事也就是这样,雨伞、坐垫、不锈钢餐具餐盘之类,看着不起眼,你做大了真是海量利润的。
谈雨伞这块,北美totes每年净利润25亿港币以上,其实在内地未来也有个天堂雨伞厂,也是一年20亿左右的净利润,不过那都是二三十年后的牌面和盈利。
这样子开工厂,会得罪很多很多人,但就像这潮流刚起来时,关家慧吐槽的那样,私下里会抱怨、甚至恨赵东淮的,不会少,但类似的风言风语,也没什么用。
胡慧中再次道,“今天赶着去发哥雨伞厂的,基本是应聘珍姐的坐垫厂,被淘汰下来的……”
都是在县里找工作,不管是县城居民还是乡村男女青年,你不会?进厂从零开始教啊,心灵手巧愿意学就行,但这样的高工资待遇和假期,仅次于万家商超了。
也是让乡镇村民等,抢破头的好工作。
更别说,这还会带动多少上游企业和市场了,不管是各式各样,不同材质的坐垫原材料,还是制造雨伞、遮阳伞的原材料,那得勾连多少人??多少企业?
3500个工厂职工的衣食住行又是一个多大的盘子?还有,若邱淑珍的坐垫厂成为东亚东南亚一流品牌,被无数消费者顶起来,那三千人的厂,肯定会扩招。
就是阿发的雨伞厂,若能抵达年利润2000万港币阶层,500人的局面估计也不太够用。
五百人月薪180,一年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