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得出来,刘琦为人虽然善良,却并非明主,跟着他恐怕早晚也要被他所连累。”
徐庶忍不住对陈轩提醒道。
他就住在荆州,却没有投靠刘表,便是因为看出刘表并非明主。
连当世八俊的刘表都入不了徐庶的法眼,他儿子刘琦,徐庶自然更看不上了。
虽然最忌交浅言深,徐庶和陈轩刚见面,以徐庶的聪明,不应该谈论这些。
不过徐庶对陈轩实在是很欣赏,才忍不住说道。
而在徐庶和陈轩交谈的这一会儿工夫,在场的众人大多已经将陈轩的小册传看完。
于是那会儿贬低陈轩,对陈轩冷嘲热讽的人,现在纷纷闭上了嘴巴。
即便是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看了陈轩的文章以后,也没有哪个敢昧着良心说这文章写的不好。
毕竟这年代人还是要点脸的。
“此文好啊!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秦灭六国,何等威武,最终却不过二世,引人深思。大汉立国四百年,如今风雨飘摇,非是天灾,而是人祸。”
听到对方的感慨,陈轩忍不住拱手道:“请问阁下是?”
“在下石韬。”
石韬向陈轩还了一礼,目光之中满是赞赏。
陈轩也露出几分惊讶,没有想到竟是诸葛四友之一的石广元。
诸葛亮庞统等人在水镜先生手下学艺,有几人和诸葛亮关系较好,被称为诸葛四友。
分别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元直,石广元,孟建四人。
历史记载说,石韬与诸葛亮,徐庶,孟建一起游学,诸葛亮对三人说,你们三个人若是入朝为官,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几人问诸葛亮能当什么官,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
当然,这个故事有意的在抬高诸葛亮而贬低了其他三人,说诸葛亮有治国之才,而三人只有治理一州之地的才能。
其实石韬崔钧二人的能力差不多,但徐庶比诸葛亮其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