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都湿润了,她仿佛从诗里看到自己独倚栏杆,伊人憔悴。
看到自己在秋风萧瑟当中顾影自怜。
陈轩懂自己啊!
他懂自己的哀愁,懂自己的孤独,更懂自己的柔弱。
“怎一个愁字了得。”
许久以后,蔡琰深吸了一口气,对侍女吩咐道:“小蝶,去,将我的琵琶取来,我要给陈公子弹奏一曲。”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一句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陈轩就是她的知音。
“陈先生,此词妙啊!”
卫觊赶紧拍马屁。
但是卫晃却摇摇头:“此曲虽妙,但却太过悲哀,幽幽怨怨,没有男子汉气概。”
当世的大儒想的是男儿胸襟抱负,对于这种小女儿家似的诗词虽然欣赏,但觉得有些小家子气。
“是啊!西陵侯,你上一次在庐江所作的《潼关怀古》,我如今还将它抄录下来,挂在书房呢,不知今日西陵侯可还有佳作?”
几个老头眼睛绿油油的盯着陈轩。
庐江乔公的宴会,陈轩斗酒诗百篇已经成为天下儒士都向往的名场面,如果今日陈轩再有名句流出,他们第一时间收录。
以后人们在提起陈轩的时候,便也不得不提到同样在场的几人。
“好,我今天就再写一篇文章。”
当即命人拿来笔墨绢布。
陈轩则开始在上面书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陈轩刚开始书写,旁边的卫晃就念了出来。
却正是后世韩愈所著的《师说》,被陈轩拿出来。
他就不信李清照的《声声慢》他们看不上眼,《师说》还镇不住这帮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