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726章 一体纳粮

第726章 一体纳粮(4 / 5)

税,所以国用才日见短缺,诸事才会日见不济。”

朱慈烺不失时机的说道:“父皇的意思是,今后凡大明耕地,无论拥有者是何身份,无论藩王宗室,无论皇亲国戚,无论缙绅豪族皆需一体纳粮,是吗?”

“除了镇兵名下恩赏田,其余皆需一体纳粮。”崇祯道,“但只需缴纳田税,丁税以及徭役折色一概废除,至于征税定额,就按照太祖钦定之标准,官田无论熟地生地,一律亩征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无论上等下等,一律亩征三升三合五勺。”

顿了顿,崇祯又接着说:“完税时可以直接纳粮,亦可以用银票完税,用粮食完税时一律按照官斗,不得用大小斗,用银票完税一律按官价,严禁私自加征火耗,地方州县更不允许擅自摊派,违者严惩不贷。”

这就很大程度堵死了胥吏的操作空间,减轻百姓负担。

大明朝大概有七亿亩地,即便是按民田征,每年也能征收2345万石,按官田,更是可以征收3745万石,按现在江南的粮价,那就是5617万元。

这么高的岁入,足够维持两京一十三省政府机构的运转。

原本还要养兵,可现在军队有内务府供养,这就更没问题。

为免刺激官绅,崇祯没有说官绅一体纳粮,而只说凡大明的耕地必须一体纳粮,这样文官们情感上会更加容易接受。

特权这种东西容易上瘾,没人肯轻易放弃。

本来,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一出,在场的文官肯定群起反对。

但是有了前面的那一出,在场的文官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

其中的道理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场的文官以及他们的亲族宗族都挨了罚,名下的田产不是充为族产,就是按照官田纳粮,凭什么别人可以例外?

尤其是南方的缙绅士族,凭什么他们仍可以享受免税特权?

要缴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