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687章 军制革新

第687章 军制革新(3 / 5)

不常设。”

“只有战时才会官兵合一出征。”

“平时则兵归于镇,官归于府。”

官兵分离这是原则,如果让将领和士兵长时间呆在一起,将领就可以通过示恩笼络或者恐吓威逼等手段,使底层士兵与其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要是这样,距离军阀割据也就只剩下一步之遥,这点,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血淋淋的教训。

作为穿越者,崇祯自然不会重蹈覆辙,所以必须官兵分离。

至于说官兵分离有可能导致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确实有可能削弱军队战斗力,但是对当下的大明来说,这个其实并非什么问题。

因为进入火器时代之后,战场逻辑已经截然不同。

只要军队的纪律有保证,就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战斗力也不会差。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说道:“在没有作战任务之时,士兵需回到镇台等待征召,军官则需回到内务府等待选用,有作战任务之时,参谋科再根据实际需要从一镇或者数镇挑选足够数量之士兵,再从内务府选用相应之军官,合编成军然后出征。”

“还有,军官之选用也不可再像现在这般随意,而是需要一定之规。”

“今后可以引入军衔制度,军衔可划分为士官、尉官、校官、将官以及元帅。”

“除元帅不分级,其余四阶军衔皆划分为上中下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及上将,共五阶十三级。”

“规遇就是,南京国子生毕业即为下士,非士官不得任班长,非尉官不得任排长以及连长,非校官不得任营以及团长,非将官不得任旅长以及师长,非元帅不得任司令。”

“最后,可根据士子营诸统兵士子及第一期国子生在灭奴大战中之军功,逐一评定相应之军衔级别,以备今后之选用,其中士子营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