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封府的考城到淮阴府的云梯关黄河入海口,延绵1500余里,崇祯设想中的30镇驻军平均每镇防御五十里。
但这只是个说法而已。
实际肯定不能搞平均分配。
整个防线肯定要有侧重点。
这个侧重点,就是泇河新渠到夏镇新渠之间的这150里区域。
建奴如果只是小规模南下,从考城到云梯关这1500余里自然是处处都是突破口,但是建奴小规模南下灭亡不了大明。
何况小股的建奴未必就过得了黄河。
因为崇祯已经诏令郑芝龙北上黄淮。
若不出意外,郑芝龙大概率还是不肯来的。
但是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也就是郑鸿逵一定会来。
有郑鸿逵的水师坐镇徐州,就可以对上游以及下游黄河沿线的明军提供水上支援,小股建奴要想突破黄河防线就难了。
而如果是建奴的主力南下,就一定会沿运河进军。
道理很简单,沿着运河推进的后勤保障压力最小。
而且从其他方向南下一样要过黄河,最终一样会遭到明军水师全力阻截,那为什么不索性顺着运河南下,就在运河与明军决战?
建奴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会选在运河沿线与明军进行决战。
所以西起夏镇新渠东至泇河新渠的150里是整条防线的重心,是为徐州防线。
崇祯正要陈述战略构想时,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走进大堂,附着王承恩耳畔低声耳语几句,王承恩又对着侍立在侧的兀把炭耳语了几句。
兀把炭拱手一揖,便挎着弯刀走出了州衙大堂。
又过了片刻之后,王承恩才走到崇祯跟前小声说:“万岁爷,闹饷的事查清楚了。”
崇祯便放下手中的长木竿,淡淡说道:“说个事情,八天前发生的那起闹饷事件,锦衣卫已经查清楚了幕后主使之人。”
大堂里顿时响起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