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贪弊丛生,所以想要有些作为,就需要众多和圣上一条心的臣子才行!
贾政听了,依旧不认同,摇头道:
一博,这我就要说你的不是了!
说着,还拿出长辈训示的模样,抿嘴道:
你年纪还轻,岂能如此想圣上和满朝诸公?再说,臣子不是都要忠于圣上吗?
我和你说现实,你跟我谈理想?
冯一博第一次理解,什么叫鸡同鸭讲。
岂不闻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乎?
一着急,冯一博连之乎者也都出来了,还道:
既然叔父说臣子要忠于圣上,那圣上弃之不用的人,叔父又为何要保?
说到此处,他一字一句的道:
叔父如此,岂非不忠?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
可贾政并没当回事,还摇头道:
保举贤明就是忠君之道。
冯一博立刻抓住他话中的漏洞,笑问道:
按照叔父所言,谄媚君上就是佞臣,那满朝文武都不听圣上的才对?
这是用他二极管的思维反向提问。
这……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
贾政闻言,顿时有些傻眼。
不过他想了想,就摇头晃脑的道: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左。
这话是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写。
冯一博身为探花,自然通晓。
可惜屈子虽忠,却也免不了被人排挤流放的命运。
叔父说的没错,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所以求忠求贤都是为君之道。
他故意在为君之道四个字上,加了重音强调,又道:
而为臣之道则是做好自己的本份,让圣上看到你的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