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先看向最小的贾兰,笑着道:
“兰儿虽小,但已经有了几分气象,和平日一样行止有度。”
最近由于李纨忙于贾府俗务,倒是有阵子没到冯府。
今天看来,贾兰的基础打得很好。
再过一阵子,应该就能追上宝玉了。
说到这里,冯一博话锋一转,又绕到了贾政身上,道:
“想必是以叔父作为榜样,才会有几分端方在其中。”
贾兰闻言,还有模有样的拱手,谦虚道:
“叔父过奖,兰儿愧不敢当。”
贾政见此,抚须微笑。
显然对自己这个孙子也很满意。
不过随即又摆了摆手,叹道:
“兰儿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倒也不是学我。”
说到此,他看向冯一博,继续道:
“怕是常跟亲家公,才多了分端方,却也少了些烂漫。”
贾兰平时一板一眼,像个小老头似的。
但他并非是在学贾政,又或是李守中。
而是因为李纨一再告戒,让他不要学宝玉和贾环。
这就导致,贾兰的行为,在很多时候都和两人是相反的。
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
也正是因为李纨的教导,才让贾兰开蒙更早。
基础更是十分牢固。
贾政很少插手贾兰的事,只以为贾兰经常去冯家,是跟着外祖父李守中学的。
这才有此一言。
冯一博听贾政提起贾兰父亲,就附和道:
“可惜天妒英才,珠大哥若在,兰儿定然要活泼些的。”
如果说,很多人是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里。
那宝玉就是活在他大哥贾珠的阴影里。
贾珠十四岁进学,本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