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清风云4·雍正王朝 > 第十一章 雍正与外国

第十一章 雍正与外国(1 / 17)

在雍正眼里,一般人信仰天主教还可以理解,皇室宗亲信奉天主教就是大逆不道,理由很简单,皇权受命于天,你相信上帝,置天与皇权于何地?

开放海禁

如果说明朝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更近的话,那么自清朝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显得更加密切,尽管有些交往不一定是友好的。

雍正的对外思想基本上是继承康熙的,但是也跟康熙有些不同。康熙对于西方的传教士采取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一方面利用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反感他们传播天主教,尤其对教皇格勒门企图干涉中国内政表示厌恶。

清初有两次禁海令,第一次发生在顺治朝,结束于康熙二十三年。禁海令撤销之后,江苏的松江、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泉州和广东的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很快,海外贸易就繁荣起来,中国商人和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日渐频繁。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后来却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跟现在有些留学生不回国一样,康熙很快就发现,每年出海的船只有千余艘,回来的却不过五六成,对于清政府来说,这就相当于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流失海外。中国古话说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想不流外人田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禁止跟外面交流。

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1717年,再次颁布禁海令,明文禁止出海南洋。这就是清初的第二次海禁。第二次海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禁止中国船只出航日本,也不禁止外国船只来中国,但是却严格禁止中国商人去南洋经商。只进不出,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思维方式。

禁海令显然不利于贸易的发展,沿海的许多商民对此很不满,结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可以禁海,我可以走私,只要不被发现就行。

直到雍正继位,海上走私依旧猖獗。台湾官员蓝鼎元是一个反对海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