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研究,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如果能完成这一部分理论,我们就能让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提升!”
实验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论组的人都明白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是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步进行研究的,纯技术层面上,研究已经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以现有的理论对于设备进行改进,也很难有多大提升空间了,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单纯去研究主构造或同向电流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让技术有多大的提升。
现在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为1.79倍,释放距离为5500米,即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最高强度也不可能超过两倍,释放距离也不可能超过一万米。
想要突破以上两个数值,就必须继续去完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说,就是找到另一种比β-cw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显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论和技术更加困难,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寻找新材料完全凭借运气,看起来根本没有希望。
……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止关系到理论问题,本身也是引力场影响方向的控制,他们所制造的引力场,稳定的中心区域就只有两百米左右,而后续影响范围超过两公里。
后续影响范围,比稳定的中心区域范围要大的多,直线差异就高达十倍,而体积的差异就更大了。
这就像是核弹爆炸,爆炸的中心区域并不大,但是能量爆发影响范围很大。
那么掌握了控制爆发方向的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引力场技术,而不会因为影响范围不可控造成一系列问题。
王浩对待研究非常认真。
他知道方向控制的研究就是突破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