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完全用不到向乾生、刘云利等人。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参与实验的人员中,除了王浩、何毅、肖新宇,其他都是工程师类型的人才,或者干脆就是普通的副研究员,并不了解真实的强湮灭力场技术,让他们来这里一则是培养人才。
二则,也是保密相关考虑了。
复刻实验参与的人数太多,就很可能会出现技术泄露的问题。
在会议开始之前,学者们都在会场里讨论着,他们都对于实验非常期待,也分成小团体互相交流着相关的研究问题。
针对湮灭力场的研究,国际上召开的学术会议很少。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保密,掌握技术的机构都不会轻易泄露,即便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有一点可能涉及到‘技术’的发现,都只会设定为保密,而不是公开出去。
另外,就是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没有发展起来。
最初种花家号召成立湮灭物理的国际组织,倒是有一些国家相应参与,但组织的主导权却是个问题。
一般来说,掌握最高端技术的国家和机构,肯定会拥有相关研究领域国际组织的主导权。
但是,种花家主导不被接受。
当时成立的国际组织自然就不欢而散,后来就又有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湮灭组织倒是发展起来了,却连主导的阿迈瑞肯都自己单独研究,并开启了550亿美元庞大经费支持的格鲁姆湖计划。
这样一来,湮灭组织的存在就如同鸡肋。
不过湮灭组织的影响力还是有的,毕竟组织成员国已经有超过二十,只不过他们没有掌握高端技术。
现在的会议场合,还是第一次把大量湮灭物理理论、技术以及实验的科学家集合在一起。
这可以用‘盛会’来形容。
会场的环境相对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