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胜出者登上了皇帝宝座,出于对皇权天威的畏惧和权力制衡,失败者就算再不甘心也是白搭。当年拥兵在外的大将军王胤禵怎么样,不是一样说撸就撸,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
且不说雍正和几个兄弟掐的你死我活,乾隆继位初期也同样经历过一场内斗。其结果就是理亲王弘晳被革除王爵,名字还被改成了“四十六”,圈禁在了景山东果园,三年后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绵恩很担心自己会落得跟弘晳一样的下场,因为两者有很多情况都颇为相似。
首先他是乾隆的长房长子次孙,由于兄长绵德不被乾隆所喜,一直是把他当长孙看的;其次当初嘉庆连个贝勒王爵都还没有,他就已经是多罗郡王。这就跟当初弘晳的情况一样,康熙临命终时只为他一人预备特封亲王,而弘历直到雍正十一年才被封为和硕宝亲王。
乾隆继位后总说自己幼年时如何如何受康熙宠爱,其实都是他自己杜撰的。
乾隆五十一年,四十岁的绵德病逝,绵恩就成了“绵”字辈当仁不让的第一人。最关键的是他还握有兵权,对嘉庆的威胁比当年的弘晳要更大。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绵恩在嘉庆继位后就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凡事绝不冒头,装出一副鲁莽人的样子,以消除对方的戒心。就算川陕白莲教闹的再凶,福康安跟和琳都死了,他也绝不请命出征。
问题是本时空有了赵新和他的伙伴们,一切都不同了。
如今驻守在辽西和山东武定府的两万多北海军,就如同卡在京师咽喉上的一把巨钳,逼得嘉庆只能低头求和,以让乾隆体面的下葬为借口换取时间。
乾隆死后,绵恩曾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说嘉庆每天晚上都会长吁短叹,有时还会去奉先殿的后殿,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泪流满面,一夜无眠。
对此绵恩很是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个时候身为皇帝需要的是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