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察珲多尔济的弟弟;而第二代哲布尊丹巴则是第一代的侄曾孙子,说白了都是土谢图汗一家人。
如此一来,土谢图汗家族既掌握了喀尔喀的治权,同时又控制了喀尔喀的宗教事务,这就意味着大皇帝的话在喀尔喀蒙古不好使!
喀尔喀各部明面上以清廷为尊,实际上仍以土谢图汗部为尊。这样的情况要是在平时倒还没什么,然而一旦西北有战事,就会对清廷产生掣肘。最明显例子的就是发生在乾隆十二年的“撤驿之变”。
“清准战争”前前后后打了七十年,准噶尔部的继承人们是前赴后继的跳出来要分裂西域和外蒙,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清廷大军按在地上摩擦蹂躏。
噶尔丹死了,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续;策妄阿拉布坦死了,噶尔丹策零再接再厉。之后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喇嘛达尔扎、达瓦齐相继走上前台,然后迅速陨落,最后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被清廷册封为辉特汗的阿睦尔撒纳。
也正是因为阿睦尔撒纳的蛊惑和青衮杂卜的野心膨胀,最终导致了“撤驿之变”的发生。
这里说句题外话,后世有文章说什么青衮杂卜发动的“撤驿之变”是喀尔喀人民的抗清起义,还把他跟岳飞相提并论,称之为“民族英雄”。别扯了,还要不要点脸啊?
身为札萨克汗部的郡王和多罗贝勒,同时身为满清正一品的定边左副将军,他能为底层牧民的被压迫抗清?谁信啊?!屁股都不正!
这厮勾结阿睦尔撒纳分裂蒙古和新疆,拿着清廷的俸禄却私通准噶尔部,干着“端人家碗砸人家锅”的祸害行为,这算那门子的英雄?!估计也就在那些曾经分裂“海棠中华”版图、以及试图继续搞分裂的人心里才是“英雄”。
当时青衮杂卜掌管着和托辉特部,隶属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札萨克。如此低的地位,让身为定边左副将军和部落的王公青衮杂卜极度不平衡,说什么也得掌管一个汗部才配得上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