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叫赞巴拉特鸟枪。
从重量上来说,一支褐贝斯是4.5公斤,而一支“赞巴拉大鸟枪”就算沉点儿,不过才7.8公斤,而且射击时为了稳定,要么用枪叉,要么就有马鞍形木架。
从武器的效能上来说,在英国人发现黑火药的最佳配比前,燧发枪的最佳射击距离就是一百码,即91.44米,哑火率是17%左右。
根据另一时空在1811年使用新大陆版“褐贝丝”的射击测试来看,无风条件下距离91.44米(100码)的上靶率为53%,距离182.88米(200码)的上靶率为30%,到距离274.32米时(300码)的上靶率仅为有23%。app阅读完整内容
而“赞巴拉大鸟枪”的射击时平击二百步有准头,要是按五尺一步来算,已经达到了三百多米。当然了,在满清的武备编制里,这玩意叫“回炮”,已经不算枪了。至于赞巴拉特鸟枪么,有效射击距离也就是一百米以内,跟燧发枪其实差不多。
清缅战争里,双方前后四次交战,清军虽然有很多高级将领中枪身亡,但战后清军却没有仿制燧发枪,原因是他们认为燧发枪精度太差。在傅恒给乾隆的奏折中就提到,“惟自来火枪,发虽便捷,而中的终不及火绳之准。”
如果十八世纪的燧发枪真有那么好用,无论是阿桂还是傅恒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谁特么不用谁是傻子!就算不给绿营用,京城火器营总得装备吧?满清连莫卧儿王朝的大火枪都知道仿造,难道还不知道仿造燧发枪吗?
归根结底还是战术问题。这年月战场上双方步兵的开火距离就是二百米以内,而线列战术要想获得最大杀伤效果,距离还得缩小到五六十米。在如此近的距离里,燧发枪能三排、四排连续射击,火绳枪也可以是三段射。
之后谁特么还等你装弹啊!要么端刺刀冲锋,要么就是弓箭招呼。满清之前用这一手屡败对手,八旗近距离120磅的复合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