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二百二十一章 谈判(二)

第二百二十一章 谈判(二)(5 / 7)

银”又称“自行认罪银”、“自请认罚银”,是乾隆中后期搞的一项很恶心的制度。传统看法一般认为和珅是“议罪银”制度的始作俑者。

但实际上“议罪银”制度早在乾隆二十八年前即已有成例,这个制度早在和珅得宠前就已经被被乾隆实施,只不过到了和珅掌权后,其制度架构已臻完善。历史上,先后经手议罪银事务的还有福长安、福康安和阿桂等人,只不过和珅掌管的时间最长罢了。

乾隆这样做的目的,是借小过对地方督抚进行一笔高额罚款,但并不直接治罪,既保持地方政治稳定,又对部分督抚示以警告。也就是坚持“完赃不能减等”(将贪污所得缴清即可着情减刑)的原则。

这个议罪银到底有多少?乾隆那里没数儿,和珅这里也没数儿。太多了!这点钱除了用于乾隆南巡费用外,也同时流进了和珅的腰包。

既然钱不是问题,那剩下的就是要探出赵新的底牌。要真是租个小岛建个货站,倒没什么;可万一对方拿来做进攻江南的据点,那可就完蛋了!

赵新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搞清楚这些,才能接着谈后面的。想到这里,和珅放下碗筷,冲门外喊道:“来人!”

“爷,怎么了?”刘全一撩门帘走了进来,他一直就在门口候着呢。

“磨墨!”

半个时辰后,刘全拿着和珅亲笔写好的书信,和一份填好并加盖大印的“将军火票”递到了那奇泰派来的亲兵手中。然后又掏出一锭十两的银子赏了那亲兵,命他务必昼夜兼程,将密信送到那奇泰手中。亲兵笑嘻嘻的跪接过银子叩了头,这才转身离去。

两天后的下午,这封书信就摆在了那奇泰的案头。此时离赵新限定的日期还有一天的时间。那奇泰看完信后,顾不得许多,急忙派人去北海镇营地联系,要求立刻开启第二轮谈判。

还是那座棚子,赵新一直没让人撤掉。

那奇泰只带了两个亲兵就过来了,甫一见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