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 第二百五十四章红薯粉工坊

第二百五十四章红薯粉工坊(2 / 7)

成功的土壤,再说地主就不是人了,除了少数剥削的太狠的,其余能改造就尽量改造,把他们利用起来才能最快的提升自己的实力。

蓝田县现在这个模式就不错,地主把土地上的利益让出来,李朝生给他们商业上的支持,土地利益给了百姓,百姓手里有了余钱,就有了购买力,这时候地主又可以把钱赚回来,同时李朝生又能给地主收商业税。

什么?崇祯皇帝不允许收商业税。

哦,那没事,咱们收的不叫商业税,咱们收的是进城税,商铺管理费,城市道路整理费,巧立名目,收个税还不容易。

至于商业税,咱们只字不提,响应朝廷号召,决不收商业税。

这没毛病吧?

商业税,不得不说,一个国家不收商业税,那纯属脑残,蓝田县现在商业才刚刚起步,可是收上来的商业税已经有全县总税收的三分之一了,这要是彻底发展起来,跟农业税收相持平绝对没问题,甚至能够远超农业税。

到最后,如果经济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甚至可以不收农业税,就比如真实世界,农业税就在2006年一月一日正式取消了。

这是一个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也是李朝生向往的目标。

蓝田县就这样被李朝生盘活了,诺达的蓝田县开启了自己的商业时代,不过在众多商业中,李朝生却控制了最关键的几个点,盐铁不用说了,国家规定,朝廷专卖,其次李朝生控制了粮食,现在蓝田最大的粮店是李朝生的。

并且李朝生成立了粮食局,主要负责分发粮票,同时给全县所有私人粮店配发粮食,统一标价。

大体可以看成,全县所有的粮食店,都是粮食局的分店,李朝生所有蓝田粮店是直营店,而其他粮店属于加盟店,不过货物由总店配送。

商业发展,民间,继续修水渠,种粮食,现在蓝田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玉米与土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