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
解缙揉着眉心,长吁短叹,满是忧愁之态。
郁新也好不到哪里去,翻看着手中的奏折,只能锁眉,端起茶碗,热茶都冷了。
“户部员外郎萧齐上书反对,希望皇上能收回三道旨意,这奏折我们该如何着墨?”
郁新将奏折收起,起身走向解缙。
解缙摆了摆手:“员外郎不算什么,真正让人担忧的是这一封奏折。”
郁新接过解缙递过来的奏折,打开一看,不由深吸一口气,惊讶地喊了出来:“方希直怎也参与到这种朝事之中?”
方希直,方孝孺!
解缙端起茶碗,没了往日雅致,一饮而尽,叹道:“方希直不同于其他人,他的话,可是有很大影响。他反对三道旨意,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满朝风波。”
郁新凝重地点了点头。
方孝孺这些年来很是低调,一心治学,很少参与政务。可他发声,没有人能听而不闻,要知道他现在的头衔全称是翰林院翰林学士,国子监儒学院院长,思政学府博士,还有着监察内阁的权力。
不管是翰林院,还是国子监,亦或是思政学府,都有一群人称方孝孺为先生,先生发声,随后便是弟子跟进,先生被欺负,保不准明日就有一群人闹事。
解缙有些头疼,无奈地说:“这方希直越来越涉入朝廷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啊。”
郁新知道解缙是在说去年冬日寒灾时,方孝孺带学生要求朱允炆下罪己诏的事,按理说,老天怎么下雪,怎么个寒冷,也不关方孝孺的事,不能因为少了国子监五千斤煤炭就跳出来。而这件事似乎成了一个信号,一个方孝孺想要活跃于朝政之上的信号。
这才几个月,方孝孺再一次卷入到军国大事之中。
奏折中三千言,说尽礼仪之邦,满篇以和为善,以邻为友,只为了告诫朱允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