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和北极熊跳舞去。
除掉一堆不可行的,就剩下两个可行的方案,那就是征兵制与募兵制。
征兵制很好理解,拉壮丁嘛。
派一队人,闯入家里面,一看你十七八岁了,抓走。
什么,你才十四岁?
看你这发育够十八了,既然都发育好了,肯定也能打仗,带走。
那位老爷爷,您六十了吗?
你说什么?
到明天就六十了?
那就是还没到,拉走……
征兵这一块,隋炀帝就干的很彻底,一句“扫地为兵”,便足以见证隋炀帝有多生猛,估计连地皮都刮了一遍……
很忙的杜甫被贬去华州司功参军,便遇到了征兵这回事,以自己的见闻,写下了著名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可见当时征兵,连老人都不放过了。
当时杜甫四十八岁,要不是他已经有了参军地,估计也会一并被抓了壮丁。
征兵制看似合适,但一旦操作起来,很容易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十七至六十岁之间(大部分是这个年龄段,各朝代有所区别),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兵。
不问能不能打仗,一律拿来征用。
征兵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分的兵源,这是其最大优势。
老朱打天下,从二十几个小伙子出濠州,到成为百万统帅,开创大明基业,一个奖状,必须发给会拉壮丁的各位将士……
为什么古代叛乱,要么就小小一点动静,要么就是大动静?
仔细分析下就知道了,小动静的,带头的都是不会拉壮丁的,傻儿吧唧,以为弄个旗帜就能得天下了,也不考虑多拉一些人下水。
大动静的,都是精通拉壮丁的,谁管你愿不愿意,不跟我走就砍了你,跟我走,我带你吃饱喝饱,说不定还能给你解决下大龄单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