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的时候,多多少少的还是感觉有些不适应,但是,这段时间跟农民站在一起,跟百姓站在一起就是忽然间明白了许多。
一口气写了不少文章出来,也是故不得什么花团锦簇了,更是不在乎什么妙笔生花了,要求在就只有一个字词达意。
这不是给士绅们看的,甚至不是给的读书人看的,这是给百姓看的。
于是,张好古就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而,与此同时。
张好古也是正式以自己唯物论为核心,开始了《大明律》的修改。
有一说一,老朱还是搞出来了不少东西的。
他搞出了惠民药局,这是一种医保措施,让百姓看病方便。
还有就是养济局,这是对失去了生活能力,年老的百姓一种赡养。
此外就是学堂,是的,朱元章还是办理了国子学,郡学,学校的经费是属于国家的学田,府学一千石,州学八百石,县学六百石。
一个学生可以得到米六斗,额外还有就是鱼肉供应,一旦考入了太学,国家给你发校服,一个季度发一次,还有就是给你提供食宿,结了婚的还是可以带着家卷入学,家卷们的生活适应完全是马皇后来处理。
离家日久,朱元章还会给你发路钞五锭,甚至,过节,元宵老朱都会发钱的,对你的家人也是无比的照顾,有些时候,还会给学生的父母赐布匹。
再教育问题上,老朱可是一点都不含湖。
不过,老朱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规定的东西也多,不准讨论政治,不准讨论学堂的饭菜好吃不好吃。
好的东西自然是要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是应该有规矩的,但是,要如何做好引导,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老朱的一些理念,张好古完全继承下来,不过一些糟粕还是被张好古我给完全否决掉了。
把国子学和大同学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