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849章 雷酸贡和纺织机

第849章 雷酸贡和纺织机(4 / 5)

这种水转大纺车结构较为复杂,由转锭、水轮和传动装置等三部分组成,体积庞大,全长约9米,高2.7米。通过将水的动能转化为大纺车的动能,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每台纺车每天可纺纱100斤,效率是一般纺车的30多倍,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器。

丁毅还是从松江徐氏那里得到的机器原型,然后在旅顺自制,用来织布,这样做的效果是,比起直接买布来缝制衣服,他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开支。

当时旅顺比较穷,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随着他现在统一全国,登基为帝,改进和扩大绸布的生产,就放上议程。

欧洲到18世纪工业革命才出现改良的纺纱机,这个时候的欧洲,到处战争,没有安定的生活,自然没人关注到纺纱上面。

所以丁毅肯定需要走在前面。

科技局从三年前就开始研究改进,此次丁毅看到的,就是经过改进的新纺纱机。

新的纺纱机类似于18世纪的珍妮纺纱机,有16个锭子同时运作,它还可以依设定次序操作多个纱线,这让他的效率得到大量的提高,每台纺车每天可以纺妙两百斤。

而纺纱机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动力源。

中国是最早用水力的,欧洲也是在18世纪后才发明水力源纺纱机。

运用水力操作的机器,在纺织工业史上占有极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以前使用手工操作机器时,纺织工人可以在家操作机器,可是一旦使用动力后,工作者就无法离开动力源,因而被视为工厂制度的开端,历史上首批工厂的建立就是为了制造纺织品。

原历史上,1785年,理发匠埃德蒙·卡持赖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十倍。同一年,泰利斯将蒸汽机用到了纺织机械上作为驱动力,并迅速得到了推广,进一步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