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步营,三千骑兵,三万多囤兵。
另从代王府和卫所手上,得到粮田五十二万亩,全部交由囤兵和逃难跟来的流民囤种。
囤兵税三成,流民税四成,并保证三年后各递减一成,每户有人当战兵者,再减一成,从而鼓励他们将来踊跃当战兵。
至于再三年后,丁毅估计自己已统一全国,可以统一定税,到时候再说。
而大同这边的靠边关的沙地较多,很适合种红薯。
这里种稻麦产量比较低,但种红薯产量可能比登州还高。
丁毅开始大力推广种植红薯,现在也不怕被大明朝和满清学去,因为这两家也蹦嗒不了几年。
大同府实际粮田在四百万亩左右,需要照例先组织吏员再进行下一步重新量田等。
这些工作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交由旅顺来的文员陈明林组织。
搞定了军事,丁毅开始搞民事、商事,一步步进而掌控全大同。
六月上旬,丁毅在大同成立矿科,税事科,商业科等。
优先准备煤矿,铁矿的事。
此时大同这里没什么大铁矿,只有灵丘等地有些小铁矿,山西的几大铁矿都不在这里,这边盛产岩石矿,包括石灰岩。
但这会的大明朝基本只认石灰岩,像后世有用的火山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各种岩石在大同几乎无人问津。
当然,当地很多墩堡,都会用到一些岩石,只是连工匠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丁毅靠撒石灰起家,石灰岩当然不会放过,其他岩石暂时也不打算碰。
除了石灰岩外,丁毅最看重的就是煤矿。
大同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煤矿,储量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30~40米。灰分低,硫、磷杂质少,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
山西冶铁业发达,而用煤练铁更是这边的标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过,当时明朝冶铁,七成用煤炭,三成用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