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家企业后,便已经趋于完整,工程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
拆建两项工程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首先,红星厂拿到征地以后,要在三产工业用地上建设新的厂区。
这是为了满足整合十六家工厂的资源以后的迁移工作,包括生产类别、产品、设备、人员等等。
要砍掉一部分,整合一部分,新增一部分,新建三产工业工区已经没有了具体的厂区之分。
跟联合工业不同,这里只有三产工业管理处,只有下属的生产车间。
以规模小,生产灵活,产品多样化为主要核心生产力,做工业生产配套工作。
像是食品厂、工作服、配件、零部件、包装等等,是以轻工业轻污染为主要产业结构。
在工业变革的同时,也在调整这些生产结构,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考虑。
尤其是新建厂区,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一步到位,打造零污染零风险的生产工业体系。
兼并来的十六家企业,部分生产机械拆下来就被红星厂给卖掉了,因为太老了。
不仅仅卖十六家工厂的机械设备,甚至连红星厂自己的一些设备也在出售。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李怀德等人此行调研的重点之一便是设备出售。
景玉农也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收购是她负责,出售自然也是她负责。
红星厂要在钢城新建专业轧钢厂,现有的副厂和分厂都会被整合掉。
卖的设备和机械也主要是分厂和副厂的,因为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已经被钢城工业或者供应链体系所取代了。
工人会被调剂到钢城,或者京城厂区的其他工厂。
这边在卖设备,钢城那边就是在买设备了,收购一机厂以后,与京城机械厂的合作加深,对红星厂内部生产机械要整体换代。
从国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