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大琪一时间语塞,眉头紧皱了起来。
“还有个问题你可能没想到。”看着李大琪,宋援朝起身倒了两杯水,李大琪来的早,宋援朝刚起来连牙都没来得及刷,说了这一会儿话只感觉嘴巴里不得劲。
喝了口水,宋援朝润润嗓子:“校办工厂的定位比较尴尬,我们这家厂子不属于国营厂,是集体性质的工厂,但又不是真正的集体,上面还有学校和教育局为主管单位,这样一来厂子的性质又和一般的集体工厂有着不同。”
“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这家厂可以说是半国营半集体,这点你应该心里清楚。”
作为如今的副厂长,李大琪当然知道宋援朝说的没错,校办工厂就是这样的性质,所以工厂的职工编制也又不同。
像马厂长、财务大姐……对了,还包括现在的李大琪,他们都属于教工编制,教工编制的人员关系在学校,学校的关系在教育局,和普通企业不一样。
除他们三个人外,厂里还有集体编制的,比如那些多年的老员工。此外还有临时工编制的,这些人大多是这一两年进厂的新人,包括去年十月后招来的一批。
可问题在于李大琪和宋援朝谈的事增产事宜,宋援朝提这些干嘛?这让李大琪有些不明白。
宋援朝耐心地和他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由于校办工厂的性质和职工编制的各不相同,使得校办工厂和普通工厂有着很大区别。
在校办工厂自给自足勉强维持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注意到这家厂子,毕竟校办工厂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在后世校办工厂基本已经绝迹了,除了一些大学留有校企(创业园区、科技园、孵化中心)之外,普通的小学、中学早就没了这种企业。
当然了,这不仅和市场的竞争有关,也和学校的情况有关。
大学和普通小学、中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的行政级别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