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开设分会场的选秀大会。
在场的人有姚明、他的父母、时任男篮主帅王非、担任翻译的篮球评论员徐济成老师。
那一天,大洋彼岸的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nba总裁大卫-斯特恩用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
“with the first pi the 2002 nba draft,the housto yahai d shanghai sharks”!
电视机前的王非,青涩的姚明,方凤娣,姚志源击掌庆祝。
一晃,到陆余穿越之前,整整20年了。
20年的时间,姚明早已不再是身披红色战袍的巨人,而是被岁月催成女兆日月。
而中国篮球,也从那个以为是开始结果是巅峰的岁月,变成了想打奥运会都困难的界外球钉子户。
当时凑钱买《篮球先锋报》、一下课就往家里跑、网吧跑,或者课间十分钟一群人围着一个诺基亚手机看文字直播的火箭球迷,也早已大腹便便。
在那些年里,姚明的每一场比赛,都有万千中国球迷驻足观看,只要cctv5有播火箭的比赛,各大学校中午的食堂,永远是人山人海。
“姚鲨大战”、“姚麦组合”、“中国德比”...这些词汇在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地被提及那真的是永恒的回忆。
现在的兄弟,已经体会不到那种一个班为一支球队助威呐喊了,那种独特的归属感。
现在想想,一个中国球员成为次轮秀都是奢侈了,要能在nba当选状元,真的牛逼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尤其是放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和社会背景:
世纪初,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我们像一个刚睡醒的小孩,睁开眼睛,懵懵懂懂地看着这个眼前的世界。
而在200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