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略带一丝要挟的话,在场的人多数对此还是相信的。
他们之前就和西洋人多有贸易,就算是西洋人在这边有商馆,可搞货还是需要大顺的本地商人。
他们对西洋国家的一些事,尤其是诸如贷款、募股、分红之类的事,这些年也询问了不少。
确实,那边的利息,尤其是大额的、国家出面借钱的利息,确实不高,比他们觉得给足朝廷颜面的15%低得多。
时代真的变了。
小农确实感觉不到变化,世界还是周身附近三十里内。
但大顺官方的很多事,已经不再是局限在天朝之内了。
包括,借钱。
这话真正的杀伤力,还在于那句“朝廷真要官办,哪会问你们借钱”。
这话,既是说,朝廷这一次不是问你们借钱的,你们不用给朝廷面子,朝廷也不屑于要这个面子。
也是说,真要是朝廷准备官办,是真的不缺钱,你们不要觉得缺了你们就办不成。
要挟之后,刘钰又道:“朝廷的意思,是说日后这南洋贸易,商归商、官归官。”
“何谓商?何谓官?这个想来我也不必说的太清楚,你们自己心里也该有数。哪些是商、哪些是商不该碰的,你们心里其实也有谱。”
“便是说,这西洋贸易公司,是双重结构。”
“有朝廷的督办,也有你们股东的董事会。涉及到军政征伐事的,董事会要通过朝廷督办。”
“朝廷督办审核通过后,上报朝廷。”
“朝廷出兵,按照标价,从公司的账目里扣除。”
“定出规矩。比如说,这士兵作战的军饷、赏钱、抚恤等。作战规模大小、人数、作战时间、消耗的火药炮弹等,都写明账目。”
“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至于说收购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