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感觉不吉利。
皇帝显然也不准备将下南洋的收入,交给户政府管,而且也觉得户政府其实管不明白。
故而这一次刘钰下南洋,更多的还是领了钦命,在事关经济的问题上,有很大的权限。
很多政策,皇帝不知道要怎么办,但基本上默认刘钰做的他会支持,至少要先看看,而不会直接否决。
很多关于皇帝自己钱袋子的事,皇帝也根本不准备通过朝会讨论。讨论肯定就要吵架,又要搞天朝的儒家政治正确,拿政治正确说话,也真的是没办法反驳。哪怕皇帝自己不信,但不得不假装自己很信。
皇帝自己的能力也就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懂,对这种没碰过的事,还是更愿意交给刘钰去闯一闯,看看情况,以后再定。
这也算是刘钰告诉牛二,只管放手去干的底气。
这一次面对连富光等人,刘钰直接用迁茂陵令做比喻,也算是不可能更改的最后通牒了。
找谁求情都没用、况且他们也找不到什么在朝中有地位的人。
耐着性子将朝廷准备他这些人怎么办的细节说清楚后,连富光等人心里虽然仍旧不爽,但多少也算是能接受了。
按刘钰说的,他们的地产什么的,都会拍卖,让他们拿着银子和家产,去松江府住。
在那里,可以继续投资,继续做生意,甚至还可以在南洋投资兴办种植园之类,但就是不能将家族搬到别处了。
而且相对来说,松江府算是此时大顺这边政策最为特殊的几个府县之一了。江南鱼米之乡,相当富庶,也不是什么蛮荒之地,更不是真的像是迁茂陵一样,给他们弄到陕西之类的穷地方。
刘钰也讲了一下关于对日贸易、漕米运输、开发虾夷等一系列民间资本参与的商业活动,听起来好像也还行。
当然,如果能不走、不离开他们根基所在的南洋,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