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樵二人待文王车舆过后,才出了城,一路朝南而去。
常龙大包小包的提着些酒水礼品,嘟囔道:“师祖为何不住城里,要住在偏远南郊?”
“他在钓鱼。”
“钓鱼?”
刘樵颔首道:“不错!漫天洒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常龙听得一脸懵逼,只好愣然赞道:“师祖果然是大仙,竟然有这般大的能耐。”
向南郊走了不久,一条溪水,两岸绕翠兰,绿柳垂丝條。
“这便是蟠溪了,你端正言行,师祖就在前面不远,莫丢了我的脸面。”
刘樵笑着说罢,见常龙左手两坛酒,右臂一篮子菜,怀里抱了丝绸,肩上还挂着包袱,走得十分艰难。
便把包袱里的剑取下来,斜背在自家肩上,笑道:“我帮你拿着些。”
“果然轻巧多了!”
……
走不多时,到了一片竹林,林中一条小道,一圈篱笆围着三两间茅屋。
刘樵师徒整理衣装,敲了敲院门进去,那茅屋走出一个童子。
双丫髻结丝绾,面如冠玉,眼似寒星,青衫大袖宽风。
那童子一出来,看见常龙,便是一楞,驻步原地,露出警惕之色。
常龙只看了一眼,忙撩下手中礼品,掣出长枪,便要去打,肩头却被刘樵轻轻按住。
“师父,这童儿不似仙家,倒像个鬼魅妖魔!”常龙面露慎重,小声说道。
刘樵不动声色摇摇头,示意不要轻举妄动。
“道兄,贫道金室山炼气士刘樵,这位是我徒弟,敢问这厢可是子牙公隐修之地么?”刘樵抱了抱拳道。
那童子闻言,面色一松,忙闪身避过,不敢受礼。
并作揖道:“原来是师兄,不敢当大礼,老爷到蟠溪垂钓去了,快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