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坐在卧室的床头,仰脸眯眼望着天花板。
他看似在发呆,其实是在翻阅脑海中的一段段“记忆”,他试图了解“陈宇”的处事方式。
虽然,他的本心并不认同“陈宇”的野心。
他的事业心并不重,他从很早很早以前,就觉得人活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是亲情。
钱是挣不完的,纵然打拼出再辉煌的事业,等到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再辉煌的事业,也都变得没什么意义。
人,终究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但,他会反思。
他从小接受的义务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这个社会,都在不断教导他一个道理——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就像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人被其他同学欺负了,作为被欺负的同学,去跟老师报告的时候,老师会让被欺负的同学反思——那个同学为什么不欺负别人,而是欺负你?
还有思想政治课,唯物辩证法说——决定一件事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外因只是次要原因。
等等。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在教他凡事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久而久之,他慢慢就养成了凡事反思自己的习惯。
这种反思的习惯,让他性格中的棱角,一点点被磨平,变得对这个社会越来越无害。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止是他陈宇。
大部分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渐渐被磨平了性格。
变得温顺。
而今天,陈宇反思的问题却是——为什么最近这么多时空中,“陈宇”的生活被他接手后,总是会出问题?为什么他和家人会频频遇险?是我的性格真的有问题吗?
在这种反思的心态下,他仔细翻阅“陈宇”的记忆,一点点审视“陈宇”处事的方式方法。
渐渐的,他心中有所领悟。
“记忆”中,“陈宇”的行事风格,比他陈宇激进多了。
先下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