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言,也是儒家经典之说。
当一个国家无比庞大的时候,就绝对不能乱来,不动反而比动更好,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提前三五十年铺垫。
一点一点去折腾,绝对不能说我想到了什么,立刻就去做。
千人千面,你想到的固然好,但那是因为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这是好事。
就好像大夏王朝太祖年间推行的宝钞一般。
以纸币代替铜钱贸易,减低铸币成本不说,还能便于流通,对于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有没有考虑百姓的想法?有没有考虑货币贬值的问题?有没有考虑他国搞事的问题?
可能考虑过,但总会用一种‘应该’‘可能’‘或许’这种思想去弱化,毕竟主意想出来,你觉得不错,就会有第一印象,会自己说服自己。
然而当真正推行之后,结果是什么?
差点闹出大事。
最终推行三年半,不但没有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反而倒退了几年,还惹来一身骚,这亏不亏?
不能急。
要慢。
而且一定要一丁点一丁点的去做,因为朝廷一个小小的决定,实行过后对各村各县各府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
“朕设立东厂,有些过急了?”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问道。
“回陛下,有点。”
顾锦年略显委婉。
因为的确急了啊,这边可能马上要打仗了,国运刚刚增加,再加上这帮臣子还都是当年的从龙之臣。
你这么着急,人家不翻脸才怪。
最起码你等着批人退居二线后,或者是说死光一半,你再把这个拿出来也没关系啊。
说白了还是回归到刚才那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