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酒了?”
赵含章却忍不住笑了一下,抬手道:“无碍,酒也无妨。”
她上下打量了一下少年,笑问,“看你年纪,应该还在读书吧?”
少年应了一声,一边将赵含章往里引,一边道:“我现就在家中读书,等着来年考太学。”
赵含章满意的点头,“有此志向不错,现在读到什么书了?”
“在读老庄,”少年道:“我阿父说,现在太学的山长赵先生颇有老庄之风,所以让我重点读老庄。”
这就和考生押题一样,这个时代的考生会琢磨先生的喜好。
赵含章听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那你可得好好的读,太学是集百家之长,只读老庄是不够的。”
少年应下。
高兴的领她去正厅,沿路经过一些院子,赵含章偏头看了一眼,有些院门开着,里面撑起了好几条晾衣杆,上面正晾晒衣服。
赵含章眼尖的看到一些衣服上还有补丁。
一些院子里还传来孩子的哭声和骂孩子的暴躁声,“让你和堂兄弟们去捡木柴,为什么没去?天眼见着要转凉了,要是没有木柴,今年你是想冻死老娘,还是冻死你自个?”
“真是懒货,你爹懒,你也懒,一家子的懒货全靠我养活……”
少年见赵含章竖起耳朵认真的听,不由老脸一红,冲着传来哭骂声的院子就叫道:“六婶婶,我一会儿也要去捡木柴,不如让生弟跟我一起吧。”
院子里的骂声就停顿了一下,就听到一个声音礼貌的应下,“多谢三郎,那一会儿你出门时来叫他。”
见院子里终于没有哭闹,他就松了一口气。
赵含章就问他,“这一栋宅子里住了几户?”
裴三郎嘿嘿一笑道:“十二户。”
也就是说,一个院子里不止住一家,也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