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忍住,开口问道。
“夫子,您今日不是来菟裘考察子我治理成效,分辨曲阜那些关于他流言的对错的吗?
可您怎么连见都不见子我一面,就告别了呢。”
孔子闻言,只是笑着回道:“那是因为我已经见到我想要见的东西了啊!”
子路不解道:“您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道:“我来到菟裘境内,看见沟渠已经疏浚,田地规划整齐,庄稼生长茂盛,这说明他对待百姓恭谨谦敬,能够践行自己说过的话,所以民众都愿意为他尽力。
而等我进入菟裘的城邑,街道两边房屋完好,来往的商贾络绎不绝,各家各户门前树木葱茏,这说明他施政时忠信以宽,所以民众的生活殷实,商贾也相信他的信誉。
而来到菟裘的府衙之中,满园清静,诸下用命,这说明他能明察以断,所以菟裘的政事不被扰乱。
我已经见到了这些,难道非要去见到予本人,才能分辨他的是非对错吗?”
可子路想起了曲阜流传的那些关于宰予的诽谤之辞,忍不住追问道:“可即便如此,曲阜那些人不是说子我的施政存在一些违礼的地方吗?”
孔子闻言,只是轻轻摇头:“仲由啊!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问你,你觉得齐国的晏子贤能吗?”
子路点头道:“晏子使得齐国不受外侮,在内慈爱百姓,他当然是贤能的君子。”
孔子点头道:“那你觉得晏子能算得上知礼吗?”
这下子,可算是把子路问住了。
子路当年曾经跟随夫子流亡齐国,对于晏子的一些所作所为有所耳闻。
晏子虽然同样尊重礼法,但对于一些礼仪上的细节却并不多做考究,而是能够简省就尽量简省。
这样的做法,在子路看来,当然属于不知礼。
于是,他便径直回道:“晏子不知礼。”
谁知道孔子听了只是摇头:“晏子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