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乒乓人生 > 第127章 煮茶与观战

第127章 煮茶与观战(4 / 6)

敬平向来有着绝对的心理优势。可此时想了好久,居然觉得何敬平说得很有道理。

虽然王超得利并不代表何敬平得利,但看到何敬平得意洋洋的样子,他还是有种小输一局的挫败感。

于是他哼了一声,想要泼点冷水:“你可别以为他真就能镀上金。樱花国这次杯赛办得仓促,争议很大,老将们虽然不去,但各国新秀却都跃跃欲试,至少,樱花国张本狂和湾岛那个叫林梓君的一定会报名……你真以为王超打得过林梓君?”

话题到这里变得有些敏感,因为华乒队员输掉外战是会有惩罚的,但现阶段除了孙天龙,谁敢说一定打得过林梓君?

那孩子横空出世就因为两场球,谁也不知道他的上限和下限究竟在哪儿。

何敬平咳嗽一嗓子,正要头铁硬撑,就听到朱泽石从旁插嘴道:“行了行了,都别吵了,你们看,比赛已经开始了。”

……

第一局球打得比绝大多数人想象中都要简单。

猜币成功之后,拿到初始发球权的王超并没有使用他那些奇奇怪怪的发球方法,他简单的发了两个短下旋。

并不是每场比赛都需要试探的,尤其是像这种早已在两个月前就认定的宿命对手,他们研究过对方无数视频,听业内人士说过对方无数故事,早已对对方的能力构成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越是高手,这种认知就越精确,精确到根本不需要通过实践去具体“量化”。

简单点举个例子,比如净月湾三单李华山,他确实知道王超发球很强,但是当王超发球时,他脑子里的概念只是“这个球恐怕很难接”,而不是“这个球我一定接得住”或是“一定接不住”。

他们会很矛盾,不知道面对这个发球,到底是该摆短还是该上手抢攻。

摆短该摆到什么位置?

抢攻能有几分成功率?

他们的概念是模糊的,因为他们不够强,所以认知不够精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