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从研究好的历史人物角色照片上,去提议自己想到的合适的演员。
除了一些内定的演员之外,都得一个个选。
工作量很大,而且一个历史人物,从仅有的历史照片中,也很容易找到不少合适的,然后就得反复讨论,最终选中最合适的那个。
这已经是第三次闭门选角会议了。
大部分角色,已经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一些还在犹豫间,或者仍然没有找到合适演员的角色。
一直到天色将晚,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角色,也有了人选。
导演和总制片人一看,却是皱起了眉头。
导演把角色照片和演员照片投到屏幕上,问道:“让迟余出演左边的这个角色,是谁的想法?”
一人举手。
“来,你说说,为什么选他?”导演问道。
那个有些忐忑,然后说道:“是按您和制片给的选角原则,追求神似,兼顾形似,我觉得迟余很合适这个角色。”
“形似的话,从你给的这张照片上看,确实有几分形似。”
导演点点头,却又反问道:“但是神似的话,哪里神似了?我强调过了,演员个人的文化底蕴也得够、得足!”
他只说到这里,显然是觉得,迟余的文化,距离他说的底蕴得够得足,还有不小的距离。
“但是,我跟他接触过一次,感觉他身上很有以前那种人的文化气息。而且,春晚总导演公开说过一次,迟余的书法很好。”
“那只是一种花花架子抬人吧?一个演员,书法好,能有多好?”
导演觉得他的坚持很可笑。
艺人里边,连特么书法协会的都有,但是,那写出来的字,能叫书法?.
当然了,不是艺人的所谓书法家,写出来的字,也不一定能叫书法。
这时,那人马上说道:“我找到了当时的新闻,正好有那张手写的歌词照片。”
说完,还把照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