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个的亲弟弟和部下都不想打,玛尔泰能如何,只能朝京城方向磕了三个响头,眼含热泪说对不起中堂,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大清。
兵团司令长官乌尔希巴兰又气又急,但大势已去凭他一人如何能叫数万将士重燃斗志,遂欲奔马潜回京师。
不想,回京之路被裕郡王亮焕部彻底堵死。
表大爷大全闻表侄尚不肯来归,竟是亲自来劝:“贤侄,血浓于水,自家人不打自家人啊!”
“罢了,罢了!”
乌尔还有什么好说,向自己的嫡亲表大爷投降不丢人。
情况呢,大体就是这个情况。
由于昌平城小,无法入驻几万人,因此在内务府大臣金简和裕郡王亮焕的主持下,安国军五万余将士连同民夫就在城外自个动手修了个大营,然后集体入住大营,乖乖听从太上皇他老人家的安排,静侯六皇帝陛下位临视察,并论功行赏。
昌平事件刺激到了顺义方面,第二天顺义守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达达就在城上挂出了维新大旗,至此,京师最后的外围防御重镇完全陷落。
伟大的六皇帝离进入他忠心的京师只差最后一步。
就是过去出个场。
彻底息了弄死大全心思的贾六也是果断,专列当天就出发前往昌平,并在途中写了《告京师军民书》,要求京师立即、马上开门投降。
安国军全军倒戈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师。
上至摄政色大爷、理政富大哥,下致退二线的乾隆,都叫这消息惊得天旋地转。
王公大臣戚色一片,无不觉末日降临。
城中尽管还有两三万守军,然此时又谁还有心思坚守到底。
军机大臣梁国治更是当众说事已如此,顽抗到底毫无意义,不若由他代表京师军民出城与维新大帝洽谈和平光复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