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鸿沟的最有力武器。
老郑是务实官员,为官几十年当然知道皇帝陛下提出的这个用人新办法是对的,但是他毕竟是传统士大夫,也是从科举这条千万人为之争抢的路上厮杀出来的。
所以,对于皇帝陛下绕过科举大量启用不入流人员,难免有些意见。
考虑到时代特色,贾六也不想步子跨得太大,所以欣然说道:“那就由你们湖北先试点搞一次内部考公。”
“内部考公?”
皇帝陛下层出不穷的新名词让饱读诗书的抚台大人有些招架不住。
“你这个巡抚大人先定人员,然后把这些拟任为官的人材集中到襄阳,届时由你这个巡抚大人亲自做考官...”
考什么呢?
传统科举内容占三成,政务专业知识占七成,考试过关人员名单报朝廷,由吏部授官。
为了降低影响,减少阻力,贾六让老郑以“恩试”为名组织此项工作。
新皇帝登基必有恩试,恩试规模有大有小,湖北此次举行的内部考公恩试属小试,仅限湖北一省,影响力不大,当不会给天下读书人太大触动。
老郑也是个认真的官员,当下就恩试细节与皇帝陛下讨论了一番,又从皇帝陛下这里要了40万两特别经费后,遂不提内务委员会的事,略有不足但总体还算满意离开。
站在边上听了半天的栓柱待人郑抚台走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少爷,我倒觉得郑大人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内务委员会是有点不好,将来恐权力太大,我看不如将内务委员会挂在我内务府下面,由我替少爷把着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柱子,你办事少爷我是放心的,”
贾六幽幽白了栓柱一眼,“不过你回头先找人问问,宁古塔那边能不能种土豆?要是能的话,你先过去种两年。”
“呃...”
宁古